《狼和小羊》教学反思

时间:2024-07-13 20:44:24
《狼和小羊》教学反思

《狼和小羊》教学反思

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,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,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,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?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《狼和小羊》教学反思,欢迎大家分享。

《狼和小羊》教学反思1

《狼和小羊》是苏教版二年级(上册)的一篇课文,讲的是狼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儿,小羊据理力争,狼虽然理屈词穷,但还是蛮不讲理地扑上去吃小羊。这则寓言告诉我们:狼的本性是凶残的,它要存心干坏事是很容易找到借口的。全文篇幅短小,结构凝练,寓意深刻,作者通过对角色的神态、动作、对话的着力描写,刻画了角色性格,展开了故事情节,揭示了深刻哲理。对于本课,我的教学期望是:以关键词“找碴儿”为线,紧扣“故意”、“气冲冲”等提示语,感悟、体会狼的凶残、虚伪,在“狼”、“羊”的对立、对比中,在“读”、“悟”中揭示寓意,明白道理。现在重新审视我的教学设计,其中不乏成功之处,当然也不可避免的存在需要商讨的地方:

一、品味语言,重视读悟

寓言的故事内容,是寓言的外壳,它就是靠这个外壳来蕴藏丰富的思想意义的。因此,对寓言内容理解愈深愈透,领会寓意就愈明愈深,而读则是理解课文内容、体会课文思想感情、学习语言的重要方法,读能使课文中的艺术形象在儿童的心中活起来。基于以上的认识,我将“读” 字贯穿了始终,启发学生融入角色,激励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,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。在教学中,我紧紧抓住了关键词“找碴儿”这条线,设计教学,在引导学生找出狼“找碴儿”说的三次话后,扣住“故意”、“气冲冲”等提示语,让学生在读中体会,以读代讲,以读促悟,层层递进,学生在变化句子表达方式的对比朗读中,体会到了带提示语朗读的好处;在看图观察、描绘狼想吃小羊的神情中,读出了狼迫不及待的心理;在“狼”、“羊”的对立、对比朗读中,体会到了狼凶残的本质,一个“读”字,学生读出了意、读出了形、读出了味、读出了解,也读出了对语文的兴趣!而后我又顺机将练习中伊索的话与文本进行了整合,学生兴趣盎然,情绪高涨,对寓言的理解也水到渠成。

二、突破难点,贵在无痕

常常很钦佩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,无论是指导朗读,还是理解难点,都是那么的不露痕迹,在自然而然中生成。本课中的“找碴儿”一词对学生来说理解有困难,我也效仿了一把,自觉颇为成功:在看图描述完第一自然段后,我就出示了“找碴儿”,先让学生读,目的是读准这个儿化音,而后相机询问:你知道“找碴儿”是什么意思吗?学生木然,这时,我并没有急于把词的意思(找借口)直接告诉学生,而是在一步步的学习中逐渐得出,在理解小羊第一次说的话时,学生们已经明白它是不会把狼喝的水弄脏的,理由是:狼在上游,小羊在下游,水是不会倒流的。于是,我趁势提出:“很明显狼是在没事找事,用书上的一个词说,就是——?(找碴儿)”并出示这个词语让学生朗读;当学生读完小羊第二次辩驳的话后,我又再次提及:“狼说的话是真的吗?”而后出示词语“找碴儿”再次认读,此时已无需多说,学生就明白了它的意思,我紧接着追问:“找碴儿就是找——?”(借口、理由……)学生在这样的循序渐进中很快理解了它的意思。

三、拓展阅读,培养能力

读书可以使人明智,读书可以使人明理……,阅读是学好语文的有力途径,几乎所有的语文老师都认识到了阅读对于学习语文的重要性。新课程颁发后,阅读受到了更大的关注,大阅读观也因此受到了很多人的推崇,通过接触大量的阅读材料让孩子有所感悟、有所习得成为很多语文老师的追求,我也是其中的一位。语文课堂上的拓展阅读,有课堂的当场阅读——对文本的一种补充与挖掘;有课后的推荐阅读——与文本相关或作者其他精彩文章。今天我在教学中运用了第二种方法,拓展了阅读的时间——向课余延伸,拓展了阅读的空间——向校外伸展,以推荐的形式向学生推荐阅读《伊索寓言》,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关注名著。另外,推荐阅读该书的原因有两个:1、与文本相关 我们学习的故事就选自这本书中,利于学生产生阅读的亲切感和迫切心理。2、能学以致用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重视了“读”、“悟”,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故事人物的情感、心理及特点,从而在一步步的朗读中领会寓意,这种读中感悟的方法就可以让学生在拓展阅读《伊索寓言》这本书时有所运用,如果坚持这样做的话,我想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会与日俱增的。

当然,在教学过程中,也有一些需要商讨的地方:比如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的省略号,小羊究竟有没有被狼吃掉,要不要让学生去说一说,写一写?虽然在教案中我涉及了,但在实际教学中,我还在思索,故而绕开了这个话题。

理解决定设计,设计决定呈现,呈现决定效果!的确,要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,体会思想感情,教师对教材的把握起着重要的作用,教师只有自己全面、深刻地把握教材,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,从中得到深刻的感情体验!

《狼和小羊》教学反思2

《狼和小羊》是一个传统故事,我们的爸爸妈妈给我们讲过,爸爸妈妈的爸爸妈妈也讲过,现在我们给孩子们讲这个故事,孩子们还是非常喜欢。但随着时间的流逝,社会的发展,观念的转变,我们对这个故事的教学采用了新的方法。

爱因斯坦说过:“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,因为知识是有限的,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,推动着进步,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。”幼儿内心充满想象,他们拥有自己丰富、天真的思想。故事虚拟、夸张等特点,正好满足幼儿充满想象的心理特征。当幼儿听到故事中的人物遇到困难时,他们迫切地想知道如何解决,结果怎样?这时,教师可以通过提问,让幼儿展开想象,思考解决的办法,也可以通过语言引导,让幼儿说出正确的答案。

在故事《小羊和狼》的教学过程中,我把故事的结尾省略了,而是让孩子来猜想后来怎么样了?就因为没有了一个完整的结尾,它留给幼儿一个想象的空间让幼儿自由发挥。许多幼儿在听完故事后,纷纷主动的展开想象,给故事编一个完整的结尾。有的说:当狼要吃掉小羊时,猎人出现了,打死了大灰狼,救了小羊;有的说:小羊的朋友们来了,用石头打跑了大灰狼;还有的说:小羊从地上抓起沙子扬向大灰狼的眼睛,趁机逃跑了……更有趣的是班里的康宁小朋友说:大灰狼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,不能随便打死,我们应该让大灰狼和小羊做好朋友,大家团结友爱在一起。故事给幼儿无限的想象空间,只要教师把握好时机,幼儿就能在故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,编出更精彩的故事来。

《狼和小羊》教学反思3

《狼和小羊》第一课时说课稿

振兴小学 范晓媛

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《狼和小羊》一课是一篇童话故事,文字简洁、生动,富有情趣,还蕴含着一定的哲理。它讲的是一只狼故意找碴儿要吃小羊。说明有些坏人做坏事总是要找借口的,好人对像狼一样凶恶的敌人讲道理是没有用的。课文抓住了狼的凶残和小羊的善良的特点,生动地进行语言、动作、神态的描写,表达了对狼的恨和对小 ……此处隐藏12928个字……深刻的感情体验。

《狼和小羊》教学反思13

狼和小羊教学反思1十月中旬,我执教了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材中《狼和小羊》一课,这是一篇生动的寓言故事。讲的是狼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儿,小羊据理申辩,狼虽然理屈词穷,但还是蛮不讲理地扑上去吃小羊。课文篇幅短小,通过狼和小羊的神态、对话,揭示了角色的本质,故事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。

回顾课堂,我很欣慰,也很激动。孩子们在和我相处的40分钟里,我能感受到他们的心始终是快乐的,学习状态是高涨的积极的,这正是我所希望带给孩子的享受,也是这篇寓言故事应该留给学生的享受。再从“简简单单教语文,完完全全为学生,扎扎实实求发展”这点出发来检验这课堂,还是有一些值得我和大家分享的地方:

一、品味语言,重视读悟

寓言的故事内容,是寓言的外壳,它就是靠这个外壳来蕴藏丰富的思想意义的。因此,对寓言内容理解愈深愈透,领会寓意就愈明愈深,而读则是理解课文内容、体会课文思想感情、学习语言的重要方法,读能使课文中的艺术形象在儿童的心中活起来。基于以上的认识,我将“读”字贯穿了始终,启发学生融入角色,激励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,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。在教学中,我紧紧抓住了关键词“找碴儿”这条线,设计教学,在引导学生找出狼“找碴儿”说的三次话后,扣住“故意”、“气冲冲”等提示语,让学生在读中体会,以读代讲,以读促悟,层层递进,学生在变化句子表达方式的对比朗读中,体会到了带提示语朗读的好处;在看图观察、描绘狼想吃小羊的神情中,读出了狼迫不及待的心理;在“狼”、“羊”的对立、对比朗读中,体会到了狼凶残的本质,一个“读”字,学生读出了意、读出了形、读出了味、读出了解,也读出了对语文的兴趣!而后我又顺机将练习中伊索的话与文本进行了整合,学生兴趣盎然,情绪高涨,对寓言的理解也水到渠成。

二、突破难点,贵在无痕

常常很钦佩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,无论是指导朗读,还是理解难点,都是那么的不露痕迹,在自然而然中生成。本课中的“找碴儿”一词对学生来说理解有困难,我也效仿了一把,自觉颇为成功:在看图描述完第一自然段后,我就出示了“找碴儿”,先让学生读,目的是读准这个儿化音,而后相机询问:你知道“找碴儿”是什么意思吗?学生木然,这时,我并没有急于把词的意思(找借口)直接告诉学生,而是在一步步的学习中逐渐得出,在理解小羊第一次说的话时,学生们已经明白它是不会把狼喝的水弄脏的,理由是:狼在上游,小羊在下游,水是不会倒流的。于是,我趁势提出:“很明显狼是在没事找事,用书上的一个词说,就是——(找碴儿)”并出示这个词语让学生朗读;当学生读完小羊第二次辩驳的话后,我又再次提及:“狼说的话是真的吗?”而后出示词语“找碴儿”再次认读,此时已无需多说,学生就明白了它的意思,我紧接着追问:“找碴儿就是找——”(借口、理由……)学生在这样的循序渐进中很快理解了它的意思。

循序渐进的引导,潜移默化的训练,让孩子在润物细无声中得到了能力的提升。

《狼和小羊》教学反思14

杜村小学 庄琪 本课是一则寓言故事。记叙了狼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儿,小羊据理申辩,狼虽然理屈词穷,最终还是蛮不讲理地扑上去。通过这则寓言,告诉我们:狼的本性是凶残的它是一定要干坏事的,对狼这样的坏家伙只讲道理是不行的。

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、爱表演、易感染的心理特点,容易被有趣的故事所吸引。在教学这一课时我便努力设计各种情景让学生融入到故事中去。

一、导入之中引兴趣

本来设计的是,告诉孩子们给他们带来两位小动物朋友,让他们谈谈对狼和羊的初步认识,然后再走进课文,利用情境教学,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,让他们带着满腔热情和好奇进入本课的学习,后来因为时间原因,在导入环节没有深入讨论,直接进入正题,而观察孩子们的热情并没有因此减弱,可能相比而言,后面的故事情节更加吸引他们吧,这令我的课堂在开始时就让我热血澎湃。

二、生字词中抓重点

设计的重点是放在第二课时对课文的讲解,所以即使是二年级的孩子,仍然没有拿出大部分时间讲解生字,在课前就领孩子们对生字进行了预习,确保在第二课时的时候,大家都能认识会读,对于书写,我也是只讲了有代表性的一个左右结构的字,一个上下结构的字,孩子们掌握要领进行描红。让孩子们在语文实践中学习科学有效的记忆方法。

三、图文结合吸眼球

在教学中学生已经能初步理解课文,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,达到感情的共鸣,同时也能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。我在制作课件时,根据故事情节基本上让狼和小羊的头像贯穿在每一次对话中,并在情景表演中,展示生动的动画感觉,让学生在表演时能融入角色,读出感觉。二年级的孩子还是对图片动画比较感兴趣,我利用这一情势,紧紧抓住孩子们的眼球,也就抓住了

他们的注意力,让他们真的走入课堂中。

四、情景表演入角色

这是一篇寓言故事,主要通过了三次对话对角色进行了定义。所以全篇要以读为重点,特别是对两个人物的语言,要读出角色性格。例如在读第一次对话时,抓住“故意找碴儿”“温和” “是……不是……”等词语,让学生表情朗读,加动作朗读,分角色朗读等反复朗读,初步理解重点“为什么说狼是故意找碴儿?”这一问题。这里的“角色”阅读能让学生主动阅读。引导学生把自己置身于故事之中去,进行理解与体验,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,记住课文丰富的词汇和有趣的情节,还能促使学生思考文中所蕴涵的道理,在爱读书,会读书的同时客观地对待周围的人和事,这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有效途径。而在最后,孩子们戴上我制作的狼和羊的头饰,看着屏幕上的动画,更是演的有声有色,令我大吃一惊。

五、最后升华明事理

在最后,课文结束了,引导了孩子感受了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,应该对这一寓言故事的道理进行升华,在这里我做的并不好,说完了人物性格,狼是凶狠的,狡猾的,羊是善良的,温顺的。应该直接再升华,狼的本性是凶残的它是一定要干坏事的,对狼这样的坏家伙只讲道理是不行的。而这些,我是又在一节课里和孩子们讲解的,这样想断了的线一样就没当堂讲有逻辑,更深刻了。

总之,孩子们在课堂上有兴致有激情,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,我也会及时查找自己的不足,不断的优化自己的课堂,让孩子们开心的学,学的开心。

《狼和小羊》教学反思15

在教学第二课时的时候,我充分运用课文中的语言眼,引导学生在具体情景和语言环境中理解“找碴儿”这一词语的意思。

教学过程自然流畅,既将“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”的方法渗透其中,又让学生加深了对狼的本性的认识。

加强了朗读训练。

在教学第三小节时,把讲与读紧密结合起来,把个人的体会与个性化朗读结合起来,收到了良好的效果。

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。

为了教学学生读书,我每一步都有明确的要求。

学生一般都能由浅入深、由不知到知、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,逐步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,而且从中学到读书方法,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。

《《狼和小羊》教学反思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