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
身为一名人民老师,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,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,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?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,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1这是一篇精读课文,作者通过对西沙群岛优美风景和丰富物产的介绍,表达了自己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。文章按海面、海底、海滩、海岛的方位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。由于本文语句优美,所以进行教学设计时我想通过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、读中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,但由于对文章处理的不够用心,对文章的理解不够透彻,对课堂的调控未能得心应手,以致今天的课堂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!细细思量,把所有问题归纳为一下两个方面:
一、自身条件
(1)书写不够规范。教师自己的书写,其实就是最直观的课堂教学资源。小学生都有向师性和模仿性的特点,老师当堂书写,形象直观,一目了然,对小学生是最好的示范,而且是最真实、最亲切的示范。可作为语文老师,我的字真的对不起学生,今天从板书的第一个字“岛”开始到最后完成歪歪扭扭的板书,学生们便开始议论纷纷,对我的字很不满意。记得曾读过这样一段话:语文老师如果在课堂上能够当堂书写,而且写的字形规范、间架匀称、富有神采,给小学生以美感,那么他们就会非常倾慕敬佩老师,进而亲其师、信其道,对写字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。可我今天从一开始便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致,要想提高课堂效率,我认为书写将是今后最重要的的任务!
(2)语言拖沓,不简练干脆。优美的语言、华丽的词语,能让听众心旷神怡,到位的总结、及时的评价,也会让学生们振奋无比。而作为一名老师特别是语文老师,我觉得自己的语言实在匮乏,对于学生的评价只能是“你真棒”、“嗯,不错”、“你真厉害” “真不错,你真聪明!”等一些单一的句子,使得一节课上得干巴巴的,毫无生趣。不仅如此,在课堂上,我还特别喜欢用“如何”“好不好”“怎么样”等一些看似民主实际上毫无用处的语句,使得自己在课堂上很是被动!正像金老师等几位老师说的,我那啰嗦的话语就像催眠术,孩子们的积极性无法调动,更让他们对我的课堂失去兴致,甚至是偷偷跑去和“周公”玩耍。最重要的是语言的拖沓导致课堂教学不能完整呈现!由此可见,一堂课的成败,与教师的语言有着的极大的关联。可是,怎样才能将自己的课堂语言丰富起来呢?我觉得接下来首先要改掉自己语言拖沓、啰嗦、匮乏的毛病,这就需要平时多去学习积累,如揣摩名师的教案实录和课堂录像,并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去,以求不断规范自己的课堂语言。
(3)教态不够自然大方。在今天的课堂上,这也是我比较欠缺的地方,特别是手势。正向有位老师说的,我总喜欢将手交叉放在前面,给人过于拘谨的感觉,很像一位老大妈。这是我一直没有在意的地方,也许是学生时代演讲时留下的习惯,仔细想想,富有感染力的手势的确也是非常重要的,有时一个手势就是一个无声的命令,而富有感染力的手势,才能更好的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。
另外,课前准备也不够充分。如当学生讲出珊瑚、海面、海岛等地方的时候,我却因为事先没有将板贴按顺序放置好,导致未能及时将其贴于黑板上,实在是很不应该。
二、教学设计
(1)问题指向性不够明确。如上课开始时出示有关“海防前哨”的图片的时候还抛出这样一个问题“你能从这句话中给刚才的图片找个名字吗?”事实上这个问题并没有明确到底是给谁找名字,而我已经急于出示“西沙群岛是南海上的一群岛屿,是我国的海防前哨。”让孩子们去给图片找名字,以至很多孩子不知道到底该干什么。
(2)生字教学没有体现层次和梯度。在设计生字词教学环节时,我为图方便随便从网上借用了这部分课件,却没有及时发现所出示的词语和教案有所不同,而且没有拼音,更没有系统的分类。如:几个比较难理解的词语“栖息”、“海参”没有出示,“参”字作为多音字也没有说明,而类似“风景优美”这样学生已经在《黄山奇石》,《日月潭》等出现过的词语却归于其中。听了金老师的指导我才深刻明白,字词教学不是杂乱无章的,而是有章可循的。比如这课的生字,在教学时可以按照“海面”、“海底”、“海滩”、“海岛”四个方面分类归纳。
(3)课前图片呈现过多。在初读伊始,我找了很多优美的图片打算以此吸引孩子们注意力,而运用于课堂才发现,这些美丽的图片并无法为我所用,反而使我原本平淡的课堂更加苍白!通过这节课让我明白:作为课件中的图片,应该做到删繁就简,达到随图识文的目的,应该让每张图片都发挥最大的用处,为文所用,做到不可取代。
(4)细节问题处理不到位。a、从上课的那一刻开始,我一直就只顾着自己讲,一切都显得那么突兀,以至于孩子们被我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。如带领孩子潜入水底,打算讲解第三第四自然段时,孩子们还没有弄清楚“珊瑚”“海参”“大龙虾”“鱼”在哪几自然段,我就已经安排任务让他们去读读海底美丽的小动物了。我发现很多孩子都在悄悄低估:“读哪里啊?”b、再如讲解四种小动物时,没有抓住语言特色:就像比喻,它是本课运用的最多的修辞。教学比喻句时我没有引导学生准确地认识比喻义,如:“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,有的像绽开的花朵,有的像分枝的鹿角。”美丽的珊瑚各种各样,给人以美的感受。在教学时,我没有抓住重点词语“绽开的”“分枝的”这些特点,没有在语句训练中让孩子们得到提升,反而以“有的像……有的像……”这种简单的句式降低了学生对语句训练的难度。c、指导朗读时没有抓住关键词,如在指导大龙虾威武气势的时候,没有抓住“划过来,划过去”这组形象的词语让孩子们去体会“威武”的气势。
(5)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。新课程最强调的就是学生的主体性,教师的主导性。而我却以一问一答的教学模式贯穿始终,以至于有一种牵着孩子的鼻子走的感觉。使得孩子们的手脚被束缚住了,思维没有完全打开,课堂上缺少了孩子们那充满童趣和想象的话语。
总之,对于这堂课,我觉得自己存在着很多很多的问题,虽说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,但我自以为这不仅仅是一堂有问题的课,更是一堂是失败的课。而失败的原因除了心理紧张放不开以外,最重要的是自己平时太过荒废,才有了今天无法驾驭课堂、漏洞百出的丑态。今后,我一定要不断找出不足,加以改进。我知道,这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,也将会是一个教师的课堂教学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,相信在金老师的指导下经过慢慢的积累,我的课堂也一定会充满勃勃生机。
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2《富饶的西沙群岛》一文从整篇课文来看,篇幅较长,许多语句描写优美。如何做到长文短教,必须从学生的学情出发,力争做到以学定教。课文分别从海水、海底、海滩、海岛四个方面介绍西沙群岛的美景,学生对这四部分都很感兴趣。在教学中,我就紧紧抓住这四部分开展教学,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:
一、 ……此处隐藏11286个字……题,然后进行思考,最后得出结论。这是让学生走进文本,与文本对话的极好机会。所以在实际教学中,要抓住默读的机会,多让学生默读。在《富饶的西沙群岛》的教学中,我让学生默读描写鱼那部分的内容,边读边想:鱼有哪些样子,除了这些样子外,还有哪些样子?学生在默读时,足足花了六分钟,其实读这部分内容只需花一到两分钟,但学生却花了六分钟,为什么呢?因为学生需要时间思考。花了六分钟,得到的是超越六分钟的效果。你看:
1、还有的像打醉拳,摇摇摆摆的;
2、还有的像一朵朵的花朵,五颜六色的;
3、我这是圣诞树,鱼的尾巴就像树叶,一摆一摆的;
4、我的是旅游帽,帽的边是鱼的眼睛,帽的身子就是鱼的身子……如果教师花六分钟向学生讲解,能使学生产生如此神奇的想象吗?可见,默读是无声的,但效果却在不言中。
三、互读,交流提高。
互读分为生生互读和师生互读两种。生生互读,能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。教学中,我让学生小组读一读海水那一段。学生读有差异,但读中有提高。就把镜头瞄向刘颖思这一组吧!先是张文杰读,他的朗读实在不敢恭维,感情不到位倒也原谅,但是字音不准,真让人失望!见怪不怪;接下来是黄健城读,不错,音准,还有感情;到邹芷晴的时候,声音太小了;到刘颖思读,听者是一种享受,她的声音清晰,咬字准确,感情到位。听完了,让四个孩子自由练读,随后再读一次,效果截然不同:张文杰字音不准的毛病基本改正,原来他在听的过程中把自己读错的音偷偷的纠正了;其他的三个学生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。原来他们在练读的过程中把别人的优点顺手拈来,填补了自己的空缺。这就是互读,学生们喜欢的读书方式。
总之,在读的过程中,或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,如学生读得没有自己想象的完美,又或者学生读的字音不正确,但读能让学生酝酿情感、思考、交流提高等。所以课中有读,学生足矣!
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14本课的学习,要达到两个目的: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,感受西沙海岛风光的美丽;二是学习课文里的优美语言,积累好词佳句。
我上的这是第一课时,本课时以欣赏和朗读为主,通过直观的课件,让学生在观看录像和图片的同时,感受到西沙群岛的美丽风光和丰富的物产。对西沙群岛有个深刻的印象。
教学中,充分展现美的形象,努力做到语文美育具体化。根据教学直观性原则,以学生心理特点为依据、以美的熏陶感染为目的,把“五光十色,瑰丽无比的海水”,把“见都没有见过想都想不出来的各种各样的鱼”把“颜色艳丽,形状奇特的珊瑚”把“千奇百怪的贝壳”,把“成百上千的海鸟”以及“庞大的海龟”“懒洋洋的海参”“威武的大龙虾”等等,都形象的展现在学生们眼前,从而增强了美的感染力。使学生在欣赏中去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。
同时,在教学过程中,努力强化文章的感情色彩,引导学生体会语言中的“意味”。课文中所蕴含的感情必须通过朗读传达出来。所以,首先让学生边看录像边听课文的配乐朗诵,给学生们以美的享受,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,使其感悟到文章中形象的美和意境的美。在整个地学习过程中,“读”贯穿了全课时的始终,采用个别读、齐读、默读、配音乐配画面读、互相听读,自由读等多种方式,把学生带进文章意境中,让学生在读文中去体味、去感受、去琢磨,不但了解作者说什么,而且要与作者的心灵相通,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感情色彩。在加深学生对课文的领悟理解的同时,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。使学生们在带着浓厚的感情色彩的氛围中去学习和体会,更加深了对西沙群岛的印象,也更增加了孩子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。
在学习的过程中,教师以引导者的形象出现,引领着学生们去欣赏,去朗诵,去体会,去感悟,不以乏味的说教把知识强加给学生,而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,用自己的耳朵去听,用自己的口去读,用自己的脑去想,给了学生自由感受的空间。同时,还以鼓励为主,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参与意识,让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活跃起来。这样才更有利于对知识的领悟,同时更能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。
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15《富饶的西沙群岛》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,也是一篇写景的文章。它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。课文按海面、海底、海滩、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。在教学中,我旨在体现如下三方面的设计思路:
一、遵循认知规律,以“教-扶-放”为主线,进行段的教学。
叶圣陶老先生告诉我们,教是为了不教。而为达到“不教”的目的,课堂上“教什么”,“什么时候教”,“怎么教”是需要我们再三斟酌的问题。根据三年级上册孩子的年龄特点、认知规律和学情,鉴于三年级孩子初次接触此类文章,我以“教-扶-放”为贯穿全文的学习思路,渗透给学生学习段的方法,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。学习第二自然段时,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,知道了该段写的是海水,特点是五光十色、瑰丽无比,这是老师“教”的过程。学习三、四自然段时,在自学提示的帮助下,孩子们试着自学,体现“扶”。五、六自然段的学习,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尝试,是“放”的过程。这样一个师生互动、生生互动的过程,教师的主导作用、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彰显。学生学习技能、自主意识得以培养。
二、依据课文特点,因势利导,进行语文知识的教学。
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我们积极建构语文学习的知识体系。这篇课文思路清晰、结构严谨,构段句群典型且多样,遣词用语精确且具体。教学中我想充分抓住以上有利因素,做到三个突破:
1、突破句群语段中句子之间的结构特色和逻辑关系,学习“总—分—总”的段式结构。本课教学中,原本预设要学习“并列、总分总”两种段式结构,但在教学中发现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,在一节课中掌握两种段式结构很难,与其每个都蜻蜓点水,不如让学生扎扎实实的掌握一种总分总的段式。
2、突破句式的修辞特色和表意功能,学习并体会夸张修辞方法的作用。本课的夸张句:“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,一半是鱼”句子的理解对于三年级上学期的孩子来说是一个难点,备课之初并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,在教学中出现了很多学生认为:这句话的意思就是“水一半,鱼一半。”这时我想到了要用学生熟悉的语言迁移的方法进行理解。举出学生常用的口头语“累死了”让学生知道夸张句的含义并不是字面意思,然后再让孩子知道“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,一半是鱼”这也是一个夸张句,从而突破难点。
3、突破句式的表达技巧,进行句式的迁移训练。比如练习句式“因为……所以……、之所以……是因为……、有的……有的……有的……还有的……。”
三、读中感悟,悟中促读,注重积累。
课文文质兼美,书声琅琅的课堂,才是鲜活的课堂。在教学中,我采用多种方法,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,悟景美,悟趣味。之后,再用声情并茂朗读来表现自己的所得,这样的读进来,再读出去的轮回,学生有了不少的收获。朗读之后,选取了一段,采用不同方法,引导孩子背诵下来,让每个学生都参与,提高了课堂效率。
以上几点,是我课堂的美好设计及备课中的一些心得,恳请提出宝贵意见。